【蹴尔而与之的蹴是什么意思】在古代汉语中,许多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其中,“蹴尔而与之”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上》,是经典中的名句之一。本文将对“蹴尔而与之”的“蹴”字进行详细解析,并通过表格形式总结其含义及用法。
一、原文背景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脚踢着给他的食物,即使是乞丐也不会接受。”这里的“蹴”是一个动词,表示“踢”的意思。
二、“蹴”的含义解析
“蹴”在古汉语中主要表示“用脚踢”,常用于描述轻蔑或不尊重的动作。在“蹴尔而与之”中,这个动作带有强烈的侮辱意味,说明施予者对受施者的轻视。
- 词性:动词
- 基本义:用脚踢
- 引申义:轻蔑地给予、侮辱性地施与
- 情感色彩:贬义,带有鄙视、不尊重之意
三、语境分析
在《孟子》中,这句话是用来强调人的尊严和气节。即使是在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一个人也不应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因此,“蹴”在这里不仅是动作的描写,更是道德判断的体现。
四、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句子出处 | 《孟子·告子上》 |
原文句子 |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蹴”字解释 | 动词,意为“用脚踢”,引申为“轻蔑地给予” |
词性 | 动词 |
基本含义 | 用脚踢 |
引申含义 | 侮辱性地施与 |
情感色彩 | 贬义,带有轻视、不尊重之意 |
使用语境 | 多用于描述施予者对受施者的轻蔑态度 |
文化意义 | 强调人的尊严,不接受带有侮辱性质的施舍 |
五、结语
“蹴尔而与之”中的“蹴”字,虽然看似简单,但在古文中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动作描写,更是一种道德观念的体现。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古文的思想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