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恭毕敬的解释是什么】“毕恭毕敬”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对他人非常恭敬、尊重的态度。它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都较为常见,尤其在描写人物态度或场景氛围时使用较多。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毕恭毕敬 |
拼音 | bì gōng bì jìng |
近义词 | 谨慎恭敬、肃然起敬、唯命是从 |
反义词 | 恃强凌弱、傲慢无礼、目中无人 |
用法 | 形容对人非常恭敬、小心谨慎的态度 |
出处 |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虽非直接出处,但后世多以此形容恭敬之态) |
二、详细解释
“毕恭毕敬”由“毕”、“恭”、“敬”三个字组成:
- 毕:意为“完全”、“彻底”,表示程度很深。
- 恭:指“恭敬”、“谦逊”。
- 敬:表示“尊敬”、“敬重”。
合起来,“毕恭毕敬”意思是非常恭敬、非常尊重,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长辈、上级或权威时所表现出的极端恭敬态度。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对长辈 | 他见了父亲,毕恭毕敬地行了个礼。 |
对老师 | 学生们在课堂上对老师毕恭毕敬。 |
对领导 | 员工在会议上对领导毕恭毕敬地汇报工作。 |
四、注意事项
1. “毕恭毕敬”虽然表示恭敬,但在某些语境中也可能带有刻意讨好或虚伪的意味,需根据上下文判断。
2. 不宜用于平辈之间,否则可能显得不自然或不合礼仪。
3. 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使用更为得体。
五、总结
“毕恭毕敬”是一个表达极度恭敬态度的成语,常用于描写对长辈、上级或权威人士的尊重。其含义明确,使用广泛,但需注意语境和对象,以避免误解或不恰当的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