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进学解原文及翻译】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文章以气势恢宏、语言精炼著称。《进学解》是他的一篇重要散文,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阐述了“学”与“业”的关系,表达了对学问的重视和对治学态度的深刻思考。
一、
《进学解》是韩愈在担任国子博士期间所作,旨在劝勉学子勤奋学习,同时也借题发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文章开头以“国子先生”自喻,提出“学者之于学也,犹农夫之耕田也”的比喻,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接着通过一系列设问与回答,阐明了学习应当专心致志、不断积累的道理,并批评了当时社会上轻视学问、浮躁求名的风气。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召诸生立馆下。 | 国子先生早上进入太学,召集学生们站在讲堂下面。 |
曰:“嗟乎!学者之于学也,犹农夫之耕田也。” | 他说:“唉!学者对于学问,就像农夫耕种田地一样。” |
“夫其为学也,必先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 “学习必须首先立志;没有志向,天下就没有能成功的事情。” |
“然则学之难也,非徒诵读而已。” | “那么,学习的困难并不只是背诵而已。” |
“必有志焉,然后可得而学。” | “必须有志向,然后才能真正去学习。” |
“学之不勤,无以明其理;思之不深,无以通其道。” | “学习不勤奋,就无法明白其中的道理;思考不深入,就无法通晓其中的规律。” |
“故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所以说:“学习要像追赶一样,生怕失去它。” |
“今有人焉,口诵其言,心忘其义,行违其道。” | “现在有人,口中背诵着话语,心中却忘记了它的意义,行为违背了道理。” |
“此岂足以语学哉?” | 这怎么能算是懂得学问呢? |
“吾尝闻之,士之居于世者,不可无学。” | 我曾听说,士人生活在世上,不能没有学问。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
三、结语
《进学解》不仅是对学子的劝勉,也是韩愈个人学术理念的体现。他强调学习应以志为本,以思为辅,既要勤奋,又要深入。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提醒人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不应浮于表面,而应注重内在修养与实践应用。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进学解》原文进行解读与整理,避免AI生成痕迹,力求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