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进出口贸易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海关总署积极推动长三角地区的海关工作,深化长三角五关风险防控一体化建设,并开展进出口农食产品和商品质量安全协同监管,这一举措对于保障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引擎,进出口贸易量庞大。五关协同监管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强大的监管合力。以 2023 年为例,长三角五关在上半年共查验进出口货物达 5000 万批次,同比增长 10%。其中,农食产品的查验量达到 1500 万批次,占比 30%,这充分体现了对农食产品质量安全的高度重视。
在风险防控方面,通过一体化建设,实现了信息共享、监测预警、联合处置等机制的有效运行。2023 年全年共排查出潜在风险隐患 800 余起,其中 60%以上在萌芽阶段就被及时化解,有效降低了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安全风险。例如,在某批次进口农产品查验中,通过五关联合监测预警,及时发现了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并迅速采取措施,阻止了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保障了国内消费者的健康。
在农食产品质量安全协同监管方面,五关加强了对种植、养殖、加工、运输等全链条的监管。2023 年以来,共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120 余次,覆盖长三角地区的主要农食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对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企业,依法进行严厉处罚,同时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通过这些措施,长三角地区农食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2023 年农食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 98%以上,比去年提高了 2 个百分点。
此外,长三角五关还加强了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进出口贸易的高质量发展。通过举办培训讲座、政策解读等活动,提高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和合规经营水平。2023 年共培训企业人员 3 万余人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2000 余个。
总之,海关总署深化长三角五关风险防控一体化建设和进出口农食产品及商品质量安全协同监管,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不仅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为全国的海关监管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未来,海关将继续不断创新和完善监管模式,为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