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涉江原文及翻译】《涉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收录于《楚辞·九章》中。该篇以抒情为主,表达了作者在流放途中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以及对现实的不满。文章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原文
>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 帷薄之不御兮,愿俟时乎吾将行。
>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二、翻译
原文 | 翻译 |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 我从小喜爱这奇特的服饰啊,年纪虽大也不曾改变。 |
帷薄之不御兮,愿俟时乎吾将行。 | 不穿轻薄的帷帐,只愿等待时机,我将远行。 |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清晨饮用木兰花上的露水,傍晚吃着秋菊的花瓣。 |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 只要我的内心真诚而美好,即使面黄肌瘦又有什么关系? |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 后悔当初选择道路不明,我将长久地伫立等待返回。 |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 我调转车头回到原路,趁着迷失还不算太远。 |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 让我的马在兰草边行走,驱车到花椒山休息。 |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 进不去朝廷招致责难,就退回重新整理我的初心。 |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 用菱叶做上衣,用荷花做下裳。 |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 人们不了解我也罢了,只要我的心志纯洁芬芳。 |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 我的帽子高耸,我的玉佩长长。 |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 香气和光泽混杂在一起,只有我光明的品质未曾受损。 |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 忽然回头眺望,想要去看看四方遥远的地方。 |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 玉佩繁多华丽,香气浓郁更加明显。 |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 人们各有自己的乐趣,我却把修养当作常事。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 即使身体被肢解也不会改变,我的心怎么会被惩罚呢? |
三、总结
《涉江》是屈原在流放途中所作,通过描绘自身高洁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表达了他对理想与忠诚的坚持。文中大量使用象征手法,如“奇服”、“木兰”、“秋菊”等,体现了诗人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全文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屈原 |
出处 | 《楚辞·九章》 |
体裁 | 文言文 |
主题 | 对理想与忠诚的坚守 |
表现手法 | 象征、比喻、抒情 |
语言风格 | 凝练、典雅、富有诗意 |
思想内涵 | 表达个人操守与家国情怀 |
如需进一步探讨《涉江》的文学价值或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